凯发k8娱乐倒闭了吗 首页 凯发k8娱乐倒闭了吗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从颇识大体的储君,到无比荒唐的废太子,李承乾为何会走上不归路_李世民_李泰_父亲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2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13

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,仿佛时间的轮回在不停重复。

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,夺得皇位,成为大唐的开创者。

然而,十七年后,他的长子李承乾竟然策划兵变,意图反叛自己的父亲。

这段纷争,必须从头细说。

武德九年六月,李世民先是斩杀了自己的亲兄弟,随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,公开登基为帝。

仅仅两个月后,他便册立年仅八岁的李承乾为太子。

唐太宗对这个太子寄予厚望,不仅请来了孔颖达、陆明德这两位著名儒学大师担任他的师傅,还请动了声望极高的李纲做太子少师。

李纲是谁?他曾教导过杨勇和李建成(这两人后来都被废黜),以其德高望重著称。

李承乾被李纲的威严所震慑,态度十分恭敬,李纲去世时,李承乾亲自为他立碑以示怀念。

李世民对儿子虚心受教感到满意。

展开剩余87%

为了进一步培养李承乾处理政务的能力,李世民还特别安排他到尚书省旁听房玄龄、杜如晦等名臣如何治理国家。

那时,李承乾不过十三岁,这个年龄在后世相当于刚小学毕业。

彼时的李承乾表现不错,尤其在太上皇李渊去世后,他处置政务稳妥得体,令李世民颇为满意,“自此太宗每行幸,常令居守监国”。

然而,转折发生在贞观十年(公元636年)。

此前,李承乾虽偶尔贪玩犯错,但整体上依旧是个合格的储君。

这一年,发生了两件事,彻底改变了他的性格。

第一件,是他最宠爱的慈母长孙氏去世,对身患足疾的李承乾打击巨大。

关于李承乾的足疾,史书并无明确记载病因,但结合李氏家族遗传糖尿病的事实,推测他患的是糖尿病足。

这种疾病会使整只脚逐渐腐烂,严重时骨骼变成蜂窝状,其痛苦可想而知。

幸好母亲长孙氏耐心照料他,安抚他因残疾产生的自卑。

如今母亲离世,李承乾的内心无疑遭受了巨大的打击。

第二件,是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过分宠爱。

李泰也是长孙氏所生,比李承乾小一岁,但他幼时被过继给了无子嗣的四叔李玄霸(隋唐演义中李元霸的原型)。

按宗法,尽管李世民是生父,李泰只能称他为二伯。

贞观二年,李世民又将西平王李琼之子李保定承嗣李玄霸,李泰才回到李世民身边。

李泰的这一经历让李世民内心有亏欠,发誓弥补这份缺失的父爱。

加之李泰聪明守礼,学业出众,身体虽胖但每次朝会总努力小步快走,常气喘吁吁。

李世民见状,特赐他一辆车,专门接送上下朝。

贞观十年末,有人举报三品以上大臣轻视李泰。李世民震怒,召集这些高官训斥道:

隋文帝时期,皇子可以随意打低品官员,所以没人敢不敬亲王。朕听说你们看不起我的儿子,若不加以制裁,岂不辱没朕的尊严?

朝堂顿时静若寒蝉,只有魏征破冰,引用《春秋》论述大臣与皇子平级,并告诫皇帝勿效仿隋文帝骄纵诸子导致亡国的错误。

李世民虽口头认同,心中对李泰的宠爱却愈加深厚。

后来,他还命令高官遇见亲王必须下车行礼,遭反对时称:“万一太子不幸,诸王就是你们将来的主人!”

父亲的一连串宠爱,使李泰逐渐生出争夺皇位的念头。

他决定发挥文才,编撰一部书籍讨好父皇。

古代编书不仅能赢得名声,还能吸引人才、积累政治资本,是极好的筹谋之策。

在亲信建议下,他选择编写一部大型地理志书,体现大唐文治武功。

于是李泰上奏请求编纂《括地志》。

获准后,他召集了一批学识渊博的文人,耗时四年完成。

据记载,《括地志》共555卷,详尽记载大唐各县沿革、山川城池、历史事件、神话传说。

可惜此书在南宋时散佚,仅存四卷约十三万字。若以此推算,原书约有1800万字之巨篇!

李世民对这份珍贵礼物大加赞赏,亲题“度越前载,垂之不朽”。

然而,李泰忙于编书,李承乾内心岂能无波澜?

他对父亲厚待李泰极为不满,却不反省自己,反而越发放纵,变得不可救药。

不仅荒废学业,对东宫官员丁志宁、张玄素、杜正伦的规劝置若罔闻。

这些劝告在李承乾看来成了烦人的噪音。

有一次,他甚至指使家奴在老师张玄素回家途中对其暴打。

贞观十五年,李承乾计划征调民夫修建宫殿,丁志宁不满,上书劝谏。

李承乾大怒,命令张思政、纥干承基“除掉”丁志宁。

二人潜入丁家,见他身穿素服为母守孝,感动之下悄然退兵。

李承乾的怒气也随之消散,幸亏未酿成大祸,否则难辞其咎。

正当李承乾与属官纠缠不休时,李泰的《括地志》完成,李世民大喜,赐他太子待遇。

借着父皇的宠信,李泰聚拢党羽,名将柴令武、房遗爱、杜楚客、韦挺等人皆是其拥护者,助其争储。

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终于让李世民忧心忡忡。

贞观十六年九月,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傅。次年正月,他公开表示太子腿脚虽有残疾,但还能行走,且太子的儿子已有五岁,自己绝不轻易废立。

不久,魏征去世,李世民悲痛万分,感叹“魏征亡,朕亡一镜也”。

而李承乾却毫不在意,继续沉迷享乐。

他酷爱突厥文化,甚至命人模仿突厥式的哭丧。

宠爱名叫称心的乐队男童,与其形影不离。

他还常与汉王李元昌一起指挥部下排兵布阵。

他甚至狂妄宣称:“我为天子,纵情放荡,有谏者皆杀之!”

李承乾已彻底堕落无可救药。

为免被废,他策划再次政变。借助贺兰楚石关系,将侯君集拉入同谋,同时拉拢李元昌、杜荷、赵节、李安俨等人,密谋反叛。

未料齐王李祐抢先起兵叛乱,平定后,太子卫士纥干承基被牵连入狱。

为赎罪,他揭发了太子的密谋。

谋反罪名,按律应当斩首。

但李承乾毕竟是李世民和长孙氏所生,李世民难以下手,最终只废其为庶人,流放黔州。

《旧唐书》归咎于李承乾性格顽固不化导致悲剧。

当然,他的生理疾病和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是悲剧根源,但李世民的教育方法亦有不足。

东汉覆灭后,中华大地陷入四百年战乱。

尽管西晋、隋朝曾统一全国,但时间短暂,李唐虽统一,却没人敢断言朝代能长久。

李世民得位不正,朝野皆忧国运绵长。

储君李承乾肩负国家未来的重任。

太子成长过程中,李世民缺乏耐心,过于严厉,未能洞察李承乾心理变化的关键。

所选东宫辅臣多直言进谏,却忽视了李承乾因残疾产生的脆弱自尊。

倒是李承乾乳母一语中的:“太子成长,不宜屡遭面折(批评)。”

外界的严厉批评和内心的自卑感,让李承乾极易沉溺幻境。

他的疯狂举动,实为释放心理压力的表现,亦能理解他最终为何走上不归路。

参考资料: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《资治通鉴》等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